江河明珠话大港
文/赵金柏
在长江与大运河交汇的镇江,有一璀璨的明珠名曰大港。大港由上古先民的聚落发展为拥有远洋深水港、高铁大港客运、大路通用机场、五峰山长江大桥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新城。直挂云帆的大港有着怎样的底蕴呢?让我们沿着大港河的来龙去脉,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1994年编的《大港镇志》记述:“大港始名洪溪。南宋初年,抗金名将韩世忠驻守圌山,开36港操练水师。因36港中数洪溪港最大,加上呼之方便,故改称大港。”大港地处丘陵,傍长江而依高山,雨季洪水形成注入长江的河流,确有“洪溪”的身影。可是,在1080年成书的《元丰九域志》记载有这里的“大港镇”,那时韩世忠还没有出生。大港名从何来?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载:“港,水派也”;其后唐宋元明的韵书字典也都说“港”是分支河流。原来大港地名是来自河名。
大港河汇入长江,是长江的支流,可是她长不超过10里,集水区也未超过大港镇的政区,她何以称大?她以河流的代表“港”字自居,名气之大,以致人们用这河的大名指称这里为“大港镇”,在讲究文化的北宋,居然被文人们认可,收录在国家的《元丰九域志》中,让大港在神州九域占有一席之地。大港有何特殊?
刘禹锡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小时候我常跟着奶奶顺着大港河的方向到奶奶的娘家柳湖田。柳湖田村庄又名龙泉,因湖得名,明代编修的大港赵氏谱牒中有八景诗《柳湖渔唱》可窥一斑,诗曰:
澄湖春水澹浮天,柳下人家石岸边。
渔艇载归青蒻笠,钓丝轻拂绿蓑烟。
数馨古调和吹笛,一曲清歌闻叩舷。
响遏碧云犹杳杳,潭中惊起老龙眠。
柳湖在横山的西南坡下,柳湖的龙王庙建在横山西南坡上,柳湖集山之雨水,成为大港河的重要源头。历史的更迭沉淀柳湖已成桑田,只有沉默不语的横山像一尊被人遗忘的历史老人,在那里孤独地守护着龙的故事。《吴越春秋》说:泰伯、仲雍南奔,“二人托名采药于衡山”。对此,唐代高人高士奇的《春秋地名考略》指点迷津说:“横”为“衡”,衡山就是横山。是啊,泰伯南奔,虽说不大可能渡过宽阔的大港江面,但他从皖南或江宁过江,会不会把最初有着美好际遇的横山地名,作为吉祥好远的名字带到他最终落脚的地方?
1990年秋,在南京博物院的主持下,对横山馍儿墩进行考古发掘。这座西周时期的古墓出土了原始瓷器、印纹硬陶等重要文物。考古报告说:“原始瓷器在当时的南方相当贵重,具有与中原地区青铜礼器相同的意义。”“其墓葬营筑既具有中原竖穴深坑墓的特点,又不与当地土墩墓平地起封的传统完全相悖”“横山地区应是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墓主为上层贵族的身份和地位,与偏远地区的小型墓墓主相比,他们最先接受了中原地区礼制的影响。”
《史记·吴泰伯世家》载:吴太伯与其弟仲雍为了让王位给弟弟季历,二人南奔到荆蛮,入乡随俗。荆蛮人感怀他们的贤德与文化,有一千余户追随附顺他。到周武王消灭了殷商,找到太伯、仲雍的后人周章。周章已成为吴地君主,因而封之为诸侯。大港河的重要源头横山地域是不是泰伯南奔生根开花的地方呢?
大港河在横山柳湖田北上,一直通到烟墩山下。烟墩山与横山山脉相连,是大港河重要的集水源头。1954年,烟墩山发现12件青铜器,其中宜侯夨簋、双耳龙纹簋、圆鼎等物的形制、纹饰及铭文,完全是中原风格;附耳大铜盘的纹饰仿照具有地方特色的草叶状勾连纹饰。角状器和一些车马器上所饰几何形陶纹折线和套菱纹为江南铸造青铜器之独特纹饰。宜侯夨簋上有一百二十多字的铭文,大略记述了周天子改封吴侯的史实。郭沫若和唐兰先生认为铭文中所封的“夨”就是吴侯周章;“宜”是地名,是吴国政治文化中心,就在烟墩山附近。
是的,大港河约四十平方公里的流域有新石器文化遗址磨盘墩、商周聚落遗址锣鼓山、乌龟墩、姚方岗、草堂山、吴家墩;横山、烟墩山、吴勾山、荞麦山、北山等山上有吴国王侯贵族墓葬;圌山有疑似吴国的祭祀遗址与民俗。这些遗址墓葬出土了具有吴文化典型特征的吴国青铜礼器、与民生用具。带有铭文的宜侯夨簋、伯方簋、吴王余昧矛,与吴王权杖、钟鼎等吴国顶级礼器文物表明,大港是吴国的宜地故邑。出土的铭文中“宜”字出现五次,是关系大港历史文化的核心文字。此字由祭祀引申为适宜,再用来表示大港最早的地名。宜字在大港的引申与化用反映了泰伯南奔,在这里以祭祀先祖后稷的农神崇拜来凝聚人心,创立社稷,发端文化的历史。
文化的发展,吴国方能兴盛。吴国祭祀的“宜”字基因在大港发端吴文化,波澜壮阔,浩浩荡荡。吴国由此发展壮大,开拓疆土。吴国从大港南向太湖,北通邗沟的开拓,为后世大运河的路径走向打下基础。“宜”字源流在大港的历史河流中与江潮撞击、交流、融合,留下吴国祭祀遗绪的半山土地庙,产生了东汉的仁静观、唐代的东岳庙、绍隆寺;迎来了大运河与长江交汇的港湾时代;孕育了长江下游江畔最大的古镇——大港;积淀下以“王民日子”登山节为代表的独特而厚重的东乡非物质文化遗产。近代,在中国推翻帝制,创建共和的伟大历史进程中,这里涌现出黄花岗起义总指挥赵声、辛亥革命将军赵念伯、李竟成、解朝东、赵启騄、冷御秋;银行家赵汉生、国医大师章次公、世界画家赵无极等杰出人物,历史的大港河,流不尽文化的流芳。
一路走来的大港河结下珍珠项链般大港古镇,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大港河入江口始建远洋码头,拉开了新时代的序幕,开启了入江通海的历程。如果说吴国在这里发祥是因为得天独厚的宜地条件,那么大港今天扬帆高歌,则有她底蕴深厚的宜文化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