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话说浩浩长江由唐古拉山潺潺而出,历草原峡谷平原,曲曲折折,终至浩浩汤汤。过金陵至镇江穿金山焦山直接撞上一座高山——圌(chuí )山。江面由几千米宽顿时收窄而为几百米,江流奔涌,旋涡迭现,惊心动魄。
再说这雄峙江浒,扼锁大江的圌山。说它“高”,其实有点名不副实,海拔只有258米,放在西部恐就不算山。但它自古就有“逆流而障东逝之波”、“凿石排南纪,连峰出大川”的美誉。长江过了此山,便再无险阻,古代圌山之东,便是茫茫大海了。现在登上圌山,可谓极目千里,维扬三泰一览无遗。
圌山又名洗山、谁山、瞿山。原名瑞山,它的北面有龟山(五峰山),西南有横山两座小山护卫,远望似仙鹤展翅,故又称仙鹤山。圌山风景区除报恩塔、绍隆寺、古炮台、箭洞等景点外,山脚下有山泉铮铮淙淙、叮叮咚咚,婉转而出,清冽甘甜。其下积水成湖,人称宜湖;其上甘泉,人称宜湖泉。
宜湖泉的故事也是历久弥新,让人回味悠长。
看官要问,为什么叫“宜湖泉”呢?那还得从3000年前说起。
《史记•泰伯世家》中,记载了泰伯仲雍奔吴的故事: 吴泰伯,弟仲雍,皆周太王之子,而王季历之兄也。季历贤,而有圣子昌,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于是泰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以避季历。季历果立,是为王季,而昌为文王。太伯之奔荆蛮,自号勾吴。荆蛮义之,从而归之千余家。
太伯无子,卒后由其弟仲雍继位。
仲雍的一个孙子叫夨,周武王封之为虞侯。一日,虞侯夨外出狩猎,进入宜地,见一山雄峙江边,如巨龙吸水,山间水汽氤氲,颇为祥瑞,便称之为瑞山。又见山不是很高,可以攀登,便起了登高望远思故国之意。于是带随从沿龙脊由南向北攀登,登上山顶,远望中原故国,无限感慨。往东行,见一山洞,南北通透,是为箭洞,传说是后羿射日时一箭误穿而成。风从洞中穿过,嗖嗖有声,洞下有泉,泠泠作响。虞侯感自然之造化,陷入沉思。沉思良久,只见夕阳西沉,暮霭渐起,便招呼大家下山。正欲举步,忽觉右脚脚趾有点疼痛,脱鞋视之,已见红肿。这时疼痛加剧,举步维艰,又觉口渴难忍。叫卫士:“拿水来。”卫士战战兢兢回答道:“上山时,水就已经喝完了——”“我宰了你——”虞侯大怒,拔出青铜剑。一谋士见情况危急,忙提议到:“刚才在山洞下,闻有泉声淅淅沥沥,可命卫士寻之。”“好吧!”卫士闻命而去。穿山洞,曳古藤,至绝壁下,寻水声而去,只见一泉汩汩而出,如飞花碎玉,叮咚作响。卫士忙双手掬水,猛喝几口,只觉心脾顿爽,疲惫全消。又忙取出牛皮口袋,对准泉眼,灌了满满一口袋,急速攀援而上,送至虞侯面前。虞侯浅尝一口,口渴顿消;再喝一口,神清气爽;又喝几口,不觉之间,脚也不怎么疼了。(据现代医学推测,虞侯可能因劳累受凉,痛风发作。又因此泉矿物质丰富,呈弱碱性,饮后对降低尿酸有作用,故而疼痛减退。)虞侯大喜,见山下一池,有白鹤翩跹,曰:“此地宜居,此湖就叫宜湖,此泉就叫宜湖泉吧。”又曰:“今后我要筑庐居住于此,将此湖此泉收归王家所有。”此后,虞侯果然长驻于此,每日饮宜湖泉水,精神倍增,痛风也没有发作过。公元前1005年,周康王南巡,见虞侯在宜地逍遥自在,就改封他为宜侯。
吴文化的核心区在哪里?以往人们大多认为是太湖流域,但1954年镇江圌山西麓大港镇的烟墩山上出土了一件文物改变了人们的认知。这件文物叫“宜侯夨(zè)簋(guǐ)”,铭文上有一句话:“王令虞侯夨曰:迁侯於宜。”由此可见,仲雍的后代虞侯夨继承了王位,并且住在镇江大港一带。康王封他为宜侯,可以推知镇江大港一带当时叫做“宜”。
时移世易,转眼800年过去了。秦始皇即将完成一统大业,他派大将屠睢率领五十万虎狼之师南征,其中一路由现在的江西向东,攻取东越和闽越。远征的秦军由于常年征战兼水土不服,在靠近朱方之地时,很多士兵病倒了,医官用尽良药仍不见效。屠睢一筹莫展,探报军情的斥候献计道:传说江海之滨的朱方有瑞山,山间有山泉甘露,时有白鹤起舞,称为舞鹤泉。白鹤饮此,即便成仙;人饮此水,百病可除。我们不妨前去一试。
屠睢将军于是命令军队拔营东进,大军开到瑞山之下。只见得山间瑞气弥漫,岩壁霞彩流光,泉边芳草萋萋,野花艳人,一群白鹤在宜湖边时而饮啜,时而起舞,时而欢鸣。屠睢惊叹这里不仅是“藏风聚水”的宝地,也是王气凝聚的龙兴之地。秦军安营扎寨后,屠睢与医官欲寻舞鹤泉源头,偶遇一古稀老翁,见他童颜鹤发,垂髯过膝,满面春风,凤眼灼灼,身如古柏,有飘然出世之姿。屠睢上前拱手行礼询问道:“请问先生,听说此地有眼仙泉,叫舞鹤泉。此泉位在何处?”老者抬手一指,“就在那仙鹤起舞之处。”“这泉水是否可以治病?”老翁微微一笑,捋须答曰:“不知,不知。老朽已经耄耋之年,每日饮泉水,不知病为何物。”屠睢闻言窃喜,每日派人取舞鹤泉水供士兵饮用治疗。三日后病倒得士兵痊愈过半,十日后大半士兵不但痊愈,而且精气百倍。此后大军征战,如有神助,一举拿下东越和闽越。
大军攻城略地超出预计,秦始皇问及原委,得知瑞山舞鹤泉之事,亦喜亦忧。喜的是仙泉养生,或能助自己实现长生不老的梦想;忧的是瑞气兴王,有碍朕的江山一统、天下独霸的千秋大业。始皇审视地图,找到瑞山,只觉“王”字非常刺眼,于是对屠睢画出一个“圌”字,意在上围山气,下封泉水。屠睢立即传令改瑞山为圌山,以禁祥瑞王气,封泉水于潮乡,称为圌峰泉,不许他人取水。秦始皇放下如麻的军政大事即刻起身东巡,直奔江海之滨的圌峰泉。不意途经兖州,天气炎热加上急火攻心,竟一命呜呼,令人长叹。
时间又过了600年,到了南北朝时期。永初元年(420年),镇江人刘裕代晋自立,定都建康,国号“宋”。国家中兴,富强兴旺。东海(今江苏涟水北)文士鲍照(414年—466年),字明远,出身贫寒。元嘉十六年(439年),为了谋求官职而去谒见临川王刘义庆。刘义庆编撰了《世说新语》,为当世文豪,与鲍照心心相惜,然欲一试其真才。一日临川王邀鲍照品茶赏鹤。鲍照落座后,临川王叫人上茶,只见茶叶浮浮沉沉,茶汤清荧透亮,饮之香醇韵滑,回味绵长。忙问何茶,曰“圌山毛尖”。又问何水,曰“圌山舞鹤泉”。鲍照赞叹不已。临川王又将其引入后园,只见笼中一鹤,眼带朱红而明亮,顶凝丹紫而高华。伸颈放开纤细婉转的歌声,停下有力美好的高脚。收拢白翅而对水弄影,抖动玉羽而俯视丹顶。只是囿于笼中不得自由飞翔,颇生感慨。忙问鹤从何来,曰“由圌山舞鹤泉边捕来”。鲍照再次感叹。
第二天,鲍照轻车简从,迤逦东行,只见圌山如鹤,瑞气升腾。绕到山的东边,只见宜湖之畔,舞鹤泉边,一群仙鹤往复徘徊,飞腾摧折。跳踯如飘蓬,举翅似飞雪。或分开奔赴,或聚合相依。将赴又止,如去却还。杂沓顾盼,雍容徐缓。疾飞尘起其后,高翔展翅在前。飞翔合乎节奏,步履皆中规矩。见其仙妙自由之姿,一篇《舞鹤赋》在心中形成。
翌日,临川王府刚刚开门,《舞鹤赋》就交到了临川王手上,其词曰“散幽经以验物,伟胎化之仙禽。钟浮旷之藻质,抱清迥之明心。指蓬壶而翻翰,望昆阆而扬音。匝日域以回骛,穷天步而高寻。…… 去帝乡之岑寂,归人寰之喧卑。岁峥嵘而愁暮,心惆惕而哀离。”临川王读后,感其志,识其才,任命他为国侍郎。后升任临海王刘子顼的前军参军,世称“鲍参军”。
又几百年后的北宋,书法家米芾热爱镇江山水,晚年卜居丹徒。他生性诙谐古怪,好洁成癖,除喜爱书法外,亦爱奇石,简直到了如痴如癫,无以复加的地步。人称“米癫”。他因为整日醉心于品赏奇石,以致于荒废公务,好几次遭到弹劾,但他仍然迷石如故,丝毫无悔改之意。到镇江后,他听说东乡圌山龟山有奇石甘泉,便欣然前往。转过山的东边,只见白鹤纷起,鸣声一片。走近一看,见一石崚嶒,似耄耋老者,于是纳头便拜,因用力过猛,额头竟撞出血印。起身后,闻泉声淙淙,心想:这大概就是鲍参军所谓之“舞鹤泉”吧。于是将葫芦里的酒一口喝干,对着泉眼灌了满满一壶。轻尝一口,沁人心脾,于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酒劲发作,瘫倒在地。随从无奈,只好将他抬上小车拉回丁卯桥家中。翌日酒醒,忙起身寻找葫芦,小厮送上,他猛喝两口,顿时酒意全消。于是叫小厮拿出宣纸、徽墨、湖笔、歙砚,小厮正准备用井水磨墨,米芾曰:“不可!要用舞鹤泉水。”小厮赶忙在歙砚中注入舞鹤泉水,轻轻研磨,一时间芬芳四溢,色泽鲜亮。米癫举起笔来,一挥而就,一篇《舞鹤赋》顷刻完成。米芾视之,甚为得意,立即派人送给徽宗赵佶。赵佶甚是赞赏,藏之于宋皇室。据说后又藏于元皇宫。元文宗任命著名书画家柯九思为‘奎章阁’鉴书学博士,以鉴定书画。柯评《舞鹤赋》为“空前绝后”, 是米芾书法艺术巅峰之作。
没多久,金兵南下,宋将韩世忠率军驻扎在圌山关。(圌山下的韩桥、韩阙、营里、寨下等地名,是当年韩军驻扎而留下的遗迹。)其夫人梁红玉也在军中。你不能小看这个女子,她武可比北魏木兰,艳可压吴国西施。由于习武,他脸上总有些风吹雨打的印记。听说圌山有舞鹤泉,红玉窃喜,命下人取泉水饮用沐浴,半月之后,她自去对着宜湖自照,只见群鹤伴舞,红鲤沉塘。世忠视之,愈加怜爱。后来韩世忠将军将金兀术围困在黄天荡,梁红玉击鼓战金山,大败金兵,美名千古流传。
抗日战争期间,游击队长赵文豹经常在圌山一带出没。听说他在此养伤期间,因药品紧缺,有时只能用宜湖泉水清洗伤口,用宜湖泉水熬小米粥补充营养,居然效果也不错。
近年来,地质科研人员进行勘探,在潮乡姚桥的圌山断层处发现了距今数万年罕见的小分子团泉水。经国土资源部核磁共振中心检测,分子团大小仅为 69Hz, pH 值在7.3-7.8 之间,偏硅酸高达52mg/L,锶高达0.96mg/L,是国内首次发现的珍贵、稀有的“ 黄金之水”。
今人有诗云:
自古圌山存瑞气,翩翩白鹤舞其间。
米芾拜石仙泉涌,鲍照赋诗传千年。
真山真水真仙境,宜品宜人宜湖泉。
今日劝君一壶饮,健康长寿保童颜。